陈思呈:杠的话,就是你说得对_大皖新闻 | 安徽网

西游记里,孙悟空和猪八戒偷吃了人参果之后,两个道童“明月”“清风”十分愤怒,对着唐僧“秃前秃后”不绝口地乱骂。唐僧得知是徒儿偷吃的事,便回道童说:“纵有钱没处买,常言道,仁义值千金,教他给你赔个礼便罢了。”

不要说明月清风,读者也要被唐僧气笑。交涉和吵架太难了,神仙都吵不过凡人(虽说唐僧也不是凡人)。

争吵的类型,唐僧这款是典型的一种。你跟他谈钱,他跟你谈理想,仁义值千金,咱们这交情这结识,岂是那点钱可以比拟的?狠点的还要加一句:“你眼光放远点,不要看着眼前这点小利。”做了强盗还不够,还要做你的导师,占你一个道德优势,让你为自己的俗气羞愧。

唐僧可谓提供了一个吵架模板。但这种情况,只要不客气,坚持维护自己,总能不依不饶。最可怕的是另一种情况——对方一上来就设定他自己代表的是真理,他代表真理来指出你的错误。

这种类型的吵架都是对方主动挑起的,网上把这类人称为“人型ETC”,谁都难免会遇到几个。

比如你说在哪里喝铁观音,他就和你说最正宗的铁观音应该在哪里哪里才有,你喝的那个不行。你买了个空气炸锅,他说看你的样子,不像是能用得好这种小家电。你说在家里种了一棵葡萄,他说种葡萄特别容易长虫,看照片你养得很差,今年的叶子比去年的还少。

这种情况一般还伴随着,对方越不礼貌,就证明他越耿直。好像一讲礼貌就不真诚了。

如果要和他争论,就必须被迫去数去年和今年的葡萄藤一共有多少片子。但即使数了之后能证明他是错误的,他也不去理会你的证明。他只会悲悯地说:“你现在有情绪,我不和你讨论,等你不生气了,就会发现我说的是对的。”

把他拉黑了世界当然是清静了,但他摇头叹息:“心眼太小了,听不进意见,只想听恭维的假话。”

争吵多数时候都是费时费力,但毫无建设性的事。因为吵着吵着,人们往往不知道最初在吵啥。

吵架过程总会形成“小径交叉的花园”,每一句话都会衍生出新的分歧,或者引申出新的话题,最初要谈论的主题,在一小时后已经被淹没在无数新产生的“子主题”里面了。

争吵需要很多资本:反应速度,逻辑能力,表达力,思辨力,反侦察力,时间,体力。对于一句话,你要选择攻击的角度、攻击的方式,都是多样的,要在很短的时间内,判断出哪一种攻击的角度和方式最有效。

打扰我们判断的,往往是心理素质。当我们争吵时我们在吵什么?真的是为了探讨真理吗?不是的,是我们觉得自己被攻击了。争吵的目的是在证明谁更正确,谁更聪明。

所以攻击的不仅是一个事实,而是一个人。有一些吵架中常用句式是“上次什么什么你也错了,说明你这个人如何如何”,于是这个时候,事实已经不重要了,变成人格之争。

然而“杀敌一万,自损三千”,即使最终千辛万苦地证明了自己是对的,但还是很不快乐,很愤怒,甚至更愤怒:“我干吗要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向他证明他错了?”你觉得,即便证明他错了,你依然输了。

第一层输,是花了时间却没有建设任何什么,只让自己感受敌意的伤害,让自己更不快乐。

第二层输是被对方的情绪、思路所牵制,谈论你本来并不想谈论的,攻击你本来并不想攻击的。那等于是对自己的背叛。

有次坐出租车,我指了一条与司机意见不同的路,结果那条路特别拥堵。在拥堵状态下司机很烦躁,不断地抱怨我,把我犯错误的事实翻来覆去地讲述,语气十分愤慨。我被他的态度冒犯了,眼看一场争吵正在诞生。

但我既不能跟他争执(不能让他太激动),也不愿意自己被动地忍受他。这时我需要理清一个思路:如何用最快的办法让我们都高兴起来。

我说:“好吧,还是你聪明,早知道就该听你的。”我明显感觉他愣了一下,已经组织好准备怼出更难听的话,突然都堵在喉咙里。他可能想到,我这就是归降的态度,老话说穷寇勿追。

于是他也客气起来:“谁都有搞错的时候,我上次也搞错了一次。”没有想到,本来是批斗我,竟变成了他自己的检讨。

这件事让我想到,“生气”这个词,可能是一个具象的描述,真的就是憋了一口气,像一个气球鼓胀。认错就像一个小锥子,把那个气球戳破,给那股气一个小小的决口,刷的一声它就消失了。

只是说来容易,真正能做到也难。多数时候,受到猛烈批评时,就很难说出道歉的话。你觉得你的错误配不上这么激烈的攻击。你的愧疚感被他的攻击性冲消了。你从一个犯错者变成了一个受害者。你理直气壮地愤怒起来。

Tags: